当前位置:首页 > 农技推广 > 实用技术 > 水产 水产

海水池塘鱼贝接力循环水养殖模式

信息来源:农村信息报  发布时间: 2019-04-22   点击数: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温岭市城南绿贝水产养殖场是一家从事多种水产品混养的企业。2018年,该企业对传统的海水池塘进行改造,建造了鱼槽及相应的配套设施,采用循环流水圈养鱼类、精养贝类,将鱼类的排泄物和残饵等营养物质用于培养藻类,为贝类提供基础饵料,从而解决了水产养殖中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问题,实现养殖水循环利用、零排放,提高了养殖效益。该模式适合在海水池塘养殖地区推广。
基本规程

1.池塘条件

四口池塘面积100亩。标准鱼槽15条,每条鱼槽配2.2千瓦推水用风机各1台,池底增氧用2.2千瓦罗茨鼓风机1台;中滩底铺网,深40厘米;根据塘形状,设置网片导流,便于形成环流。养殖池塘设环沟、中央沟,进排水闸门,拦网设施,进水闸处安装60目筛绢网,排水闸处安装20目防逃拦网。

在鱼槽进水口加砌一道高0.8米的挡墙,用于阻挡因推水机入鱼槽产生的回流带出的部分污物,同时在鱼槽池底铺设墙砖,便于沉积物漂移。鱼槽末端建一个集污池,池底低于鱼槽池底0.8米,而集污池后端设挡墙1.6米,有利于阻挡随水流漂浮的污物沉降于集污池内,提高集污效果。

    2.清塘除害

对青蛤、泥蚶、缢蛏播养区,翻耕后成畦,并用漂白粉清塘,每亩用量25公斤,制成乳液全塘泼洒,杀除敌害生物。

    3.放养准备

根据放养计划,选择大规格青蛤、泥蚶种苗放养在池塘的中间滩面,缢蛏种苗放养在池塘的中滩、边滩,贝类苗种播养面积根据放养数量而定,约占总面积40%。贝苗在4月下旬播养,放养前2-3天,进水至滩面水位20厘米,苗种播养后逐渐加水至滩面30-40厘米。

  4.苗种放养

贝类苗种于4月中旬-5月下旬陆续放养;南美白对虾苗种共放养200万尾;梭鱼4月下旬分两次放养;黄姑鱼鱼种4月下旬放养;黑鲷鱼苗5月下旬放养。苗种放养尽量选择阴天或多云天气,放养时,须注意池水温度、盐度与种苗产地相近。

5.养成管理

贝类苗种放养前期因对虾、鱼种未放养,应塘内水色不定期进行施肥,常采用肥水膏、鱼粉及光合细菌调节水质,保持水色为浅黄色,有利于贝类生长。对虾放养后,开始投喂配合饵料。投喂量根据对虾吃食状况增减,通常沿池塘四周投喂;梭鱼、黄姑鱼、黑鲷放养2-3天后,每日少量投喂,待稳定后逐日增加投喂量,正常摄食后日投饲2次。投喂饲料时开启底增氧。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检查贝类生长情况,疏通水沟,减少淤泥沉积。在养殖中后期,对缢蛏、泥蚶、青蛤养殖涂面进行整理,并清涂有害生物。

 6.病害防治
 6月份以后视水质情况不定期使用含硝化菌、枯草杆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保持池底清洁。在对虾易发病季节,要定期在饵料中添加Vc与免疫多糖提高机体抗病力。
   7.适时收捕

对虾:在体长达到9厘米以上开始收捕,采用笼捕的方法。
   缢蛏:壳长5.5厘米上时,即可起捕,但要避开10月-11月产卵季节。一般于8月底前或春节前后起捕上市。采用干塘挖捕。
   青蛤:每公斤达到80粒左右起捕,一般于春节前后上市,采用干塘耙捕。
   泥蚶:每公斤达到100粒左右起捕,一般于春节前后上市,采用干塘耙捕。
   鱼类:根据市场行情及鱼体规格陆续运销,预计12月初至春节梭鱼规格1.25公斤-2.5公斤/尾,黄姑鱼平均规格0.6公斤/尾,采用网捕。

效益分析

至12月底,池塘平均亩产值可达5万元以上,亩纯利1.38万元。根据生态位互补原理,综合利用不同生态位上的贝、虾和鱼的特点,在池塘内发挥低营养级的贝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的生态功能,通过贝,虾、鱼和浮游生物之间适宜的品种、比例的搭配和调控,有效利用和转化营养盐、有机物和排泄物,实现海水池塘生态养殖,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