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埠信息 > 国内 国内

袁隆平:提高水稻产量要依赖提高生物学产量

信息来源: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17-05-15   点击数: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稻谷产量=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目前进一步提高收获指数已相当有限,下一步要提高水稻产量,主要依赖提高生物学产量。”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4月12日召开的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上与数百名专家学者同台论“稻”。

一直以来,袁隆平都被成为“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农业科学家,从1970年水稻雄性不育株“野败”的发现、命名并被利用,他带领全国各地的农业科技人员进行杂交水稻育种的试验,极大地加速了杂交水稻的研究进程。

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岁月不居、天道酬勤,穿越风雨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数据显示,从超级稻第一、二、三、四期攻关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26.7公斤的实现到超级稻第五期攻关16吨/公顷的努力,袁隆平始终践行着大胆创新的科学家精神。

在当天的论坛上,袁隆平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进程。袁隆平用专业术语分析了超级稻选育技术路线,他说,“形态改良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是杂交稻育种的灵魂思想,也是突破一期又一期超级杂交稻目标的核心科学思想,更是未来持续突破更高产量目标的最佳技术路线。形态改良还大有潜力,杂种优势利用前景更加广阔。

“良好的形态是高产的基础,超高产水稻的株型特征为高冠层、矮穗层、中大穗。”袁隆平如是说,这也是他的“禾下乘凉梦”的目标。因为他曾说过希望有一天到了秋收时节,水稻能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谷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能坐在稻穗下乘凉。

他提出,稻谷产量=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目前半矮秆品种收获指数(HI)已非常高,进一步提高收获指数已相当有限,下一步要提高水稻产量,主要依赖提高生物学产量,提高生物学产量产量的途径有两种,第一增加株高、第二增加茎秆壁厚,但增加茎秆壁厚比增加株高难度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