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推荐品种
羊肚菌新品种“南农1号”荣获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发布时间: 2023-08-31

本报讯 “每亩地创收不会低于3万块钱,比去年每亩又增加了将近1万块钱。”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羊肚菌种植大户樊雪峰口中,每亩地带来3万元以上收入的,是南阳市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培育的羊肚菌新品种“南农1号”。据悉,该品种于近日荣获农业农村部2023年首批授权植物新品种证书,成为全省首个获批授权的食用菌新品种,这也是南阳市科学院作为全国首个获得新品种授权的地市级科研机构在羊肚菌培育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南阳市地形丰富,生态环境复杂,造就了良好的生物多样性,孕育了丰富的羊肚菌资源。自2015年起,南阳市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马琳静所在的食用菌课题组成员与西峡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食用菌专家组成科研团队,开始从事羊肚菌研究。每年3月羊肚菌出菇期,科研团队便深入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采集菌株样品,从中筛选来年基地用种,7~9月对制成的母种进行转管、扩繁、制种,最后投入西峡、镇平、桐柏、内乡、淅川、方城等县和宛城、卧龙等区多个基地试种。

经过年复一年的驯化选育,最终获得的羊肚菌优良菌株命名为“南农1号”。经连续4年的DUS测试(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南农1号”表现出出菇早、稳产、抗逆、商品性好的特性,适合在河南省大面积推广栽培。

羊肚菌又名草笠竹,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我国最早在《本草纲目》中也有关于羊肚菌的详细记载,称其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负盛名的食补良品,长期食用具有强身健体、增强人体免疫力和预防癌症的功效。“南农1号”的成功选育,在为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动力的同时,也丰富了“菜篮子”,为百姓餐桌添滋味。

“下一步,科研团队将工作重点放在野生羊肚菌黄色系的品种选育工作中。黄色系羊肚菌栽培目前是世界性难题,我们争取在2~3年内栽培出菇。针对羊肚菌菌种退化等问题,我们将探索新的育种方向,选育出耐高温的优质资源进行驯化,并进行反季节种植模式探索,实现鲜菇常年供应。同时,我们将联合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共同研发羊肚菌多孢育种,推动河南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马琳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