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种质资源
茯苓
发布时间: 2011-03-24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药名:茯苓
  汉语拼音:fu ling
  英文名:Indian Buead, Tuckaho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olfiporia cocos(Schw.) Ryv.&Gibn
  别名: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
  生物学分类:隶属于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茯苓属Wolfiporia。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利水药;渗湿利尿药。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2、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5、茯苓:是健脾多于去湿。
  6、云苓皮:是去湿大于健脾。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宁心安神用朱砂拌。
  生态环境:生于松树根上。
  资源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
  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
  采收储藏: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间到马尾松林中采取。
  炮制:
  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朱茯苓:取茯苓块以清水喷淋,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反复翻动,使其外表粘满朱砂粉末,然后晾干,(每茯苓块100斤,用朱砂粉30两)

生物学特性
  茯苓为兼性寄生菌,野生在海拔600-1000m山区的干燥、向阳山坡上的马尾松、黄山松、赤松、云南松、黑松等树种的根际。孢子22-28℃萌发,菌丝18-35℃生长,于25-30℃生长迅速,子实体18-26℃分化生长并能产生孢子。段木含水量以50%-60%、土壤以含水量20%、pH3-7、坡度10°-35°的山地砂性土较适宜生长。在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有利获等的生长。